3月15日晚间,随着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公告的发布,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2月保费数据已悉数出炉。总体来看,“成绩”并不理想。
据标点财经研究员统计,今年1-2月,五家A股险企共实现保费收入(指原保险保费收入,下同)7472.09亿元,同比下降约1.4%。具体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2527亿元、1928.19亿元、1598.49亿元、1022.51亿元、395.91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8%、0.3%、-4.1%、-3.9%、-14.6%。
寿险业务成为最主要的拖累。A股上市险企的寿险公司合计保费收入同比下滑约3%,五家公司“四降一升”。中国人寿是其中保费收入最高且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寿险公司,以“头雁”之姿继续领航。
寿险公司是上市险企的主力板块。今年前2月,寿险行业保费收入难言乐观,A股五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306.92亿元,同比缩水2.95%。
其中,平安寿险实现保费收入1338.44亿元,同比下降1.1%;太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632.74亿元,同比下降9.3%;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412.83亿元,同比下降16.8%;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95.91亿元,同比下降14.59%;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2527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四家寿险公司,同比增长2.8%,在A股寿险公司中唯一实现正增长。
新华保险表示,“个险渠道业务达成和增长良好,价值较好,结构优化”,保费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银保渠道趸交保费收入下降。
实际上,自去年以来,监管层持续强调落实银保渠道“报行合一”。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保险公司设计和备案产品、健全内控机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开展监管和检查等多方面对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提出更明确更严格的要求。
其中一条要求是,保险公司应当按照经备案的产品精算报告执行费用政策,向银行代理渠道支付的佣金不得超过列示的佣金率上限,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出单费、信息费等名义向银行代理渠道支付佣金以外的任何费用。
有分析人士称,“报行合一”有利于保险公司降低渠道成本,倒逼险企回归产品本身,实现行业健康发展。不过,费用下降短期内可能会打击银行渠道销售的积极性,给保险行业带来阵痛。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寿保费收入依然能逆势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个险营销体系的前瞻性改革。从2023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银保渠道对中国人寿保费收入的贡献仅13%左右,而个险板块占比达到77%。
据悉,近年来,中国人寿在“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战略下,明确了“现有队伍专业化升级”“新型营销模式探索”两大重点改革方向,推动销售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转型升级。
2023年,中国人寿“个险队伍建设常态运作4.0体系”稳步推进,强化队伍建设技术支撑,提升队伍整体展业能力。“众鑫计划”聚焦优增优育,不断优化增员入口。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国人寿总销售人力为72.0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为66.0万人,队伍规模企稳态势进一步巩固;同时,队伍质态持续优化,队伍产能大幅提升,个险板块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28.6%。
从更长期的角度来看,保费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滑,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行业竞争加剧,保险行业正从粗放的高速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格局。保险企业面临多重转型压力。
而以客户为中心、增强客户服务体验、充分释放客户潜在需求,成为了险企打开新增长空间的关键,同时亦与金融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相契合。
中国人寿保费收入能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且稳中有升,与其“客户至上”的理念密不可分。在客户服务上,该公司持续打造“简捷、品质、温暖”服务品牌,将客户声音作为运营服务工作推动力,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提升服务供给和送达能力。
据悉,中国人寿逐步打造了“线上一键直达、线下就在身边”的综合化服务体系,涵盖寿险APP、95519客户服务专线、柜面服务网点、官方微信公众号等13个服务渠道,让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快捷服务。截至2023年12月底,寿险APP注册用户数近1.5亿人,月平均使用近1000万人次。
理赔服务是客户对保险最关注的感知触点之一。中国人寿2023年整体理赔时效仅0.38天,获赔率高达99.7%;2023年,赔付件数达2213万件,赔付金额599亿元,理赔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此外,为了响应客户诉求、解决客户痛点,中国人寿长期坚持理赔特色服务推陈出新,持续变革理赔作业模式。其中,理赔直付聚焦医疗+保险+互联网场景,将医疗数据与理赔服务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赔案快速处理、保险金快速给付的理赔直付模式。截至2023年底,中国人寿理赔直付累计服务客户超2950万人次。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中国人寿建成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链条管理的“大消保”工作格局,把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公司治理与经营管理各环节。消保培训覆盖全体员工与销售队伍,累计参训173.27万人次。消保教育宣传形成常态化、立体化态势,2023年触达人次数同比增长64.6%。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寿还首创“数智消保”平台,实现数据动态分析、指标及时监控、潜在风险智能预警。
随着客户需求不断升级、行业监管日趋完善,保险业正经历一场巨大变革,保费高速扩张的时代已渐行渐远。而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险企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对新发展阶段,作为国内寿险行业“领头羊”的中国人寿在2023年确定了“稳增长、重价值、优结构、强队伍、推改革、防风险”18字经营策略,启动了布局引领未来发展的“八大工程”。
据了解,中国人寿“八大工程”聚焦党建引领、机制优化、营销改革、资源整合、管理创新、生态驱动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以“党建引领筑基工程”为统领,以“人才建设固本工程”为支撑,以“销售渠道强体工程”“综合营销聚力工程”“客户经营金山工程”“政企合作民心工程”“健康养老生态工程”为主体,以“金融科技数字化工程”为基础,深入实施基础再造和难点攻关,积极瞄准新客群、新模式、新能力,全面升级公司发展动能,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其中,“党建引领筑基工程”“人才建设固本工程”“销售渠道强体工程”聚焦在队伍建设,“综合营销聚力工程”“客户经营金山工程”“政企合作民心工程”主要关注客户资源。
“健康养老生态工程”以保险业务为核心,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保险+康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通过大健康、大养老更好地给客户提供服务。
具体来看,在“保险+养老”方面,中国人寿加快推进养老项目布局,加大养老服务供给,构建以“城心”机构养老为主,“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辅的发展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在“保险+健康”方面,中国人寿通过充分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打造优质高效、线上线下融通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国寿大健康平台服务项目数量过百,覆盖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就医服务、康复护理等七大类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累计注册用户量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10%,位居行业前列。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新经济形态,中国人寿紧抓契机,在探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启动“金融科技数字化工程”建设,通过持续提升数据服务质效,赋能销售、服务、运营、风控等各业务领域,以高质量科技能力供给有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标点财经研究员获悉,中国人寿在数字转型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率先建成行业首个安全、绿色、弹性的混合云,实现资源弹性伸缩供给和部署“无感”切换;建成泛在互联的国寿物联网,将高效扁平的移动互联网络延伸到各级管理机构和基层网点,实现全国12大类、24万电子化设备的集中管控;依托国寿混合云和开放式分层技术架构,高效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全面完成核心业务系统分布式架构转型,实现数据处理能力提升2倍、单位空间存储利用率提升3倍、单位空间计算利用率提升2.6倍;等等。
中国人寿2024年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三坚持”“三提升”“三突破”:“三坚持”即在“强党建、推改革、防风险”三大方向长期坚持,毫不动摇;“三提升”即在“稳发展、增价值、重队伍”三大方面不断改善,持续提升;“三突破”即在“优服务、促融合、降成本”三大领域集中力量,攻坚突破。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按照“三坚持”“三提升”“三突破”工作方针加快推动公司做优做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寿险公司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