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早,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牌楼乡红砬子村村民李淑萍突感胸闷。李淑萍今年81岁,患有多种基础病。老伴儿王树森赶紧开上老年代步车,不到五分钟就赶到了城子镇中心卫生院。
从县医院下沉到城子镇中心卫生院服务的副主任医师赵华兴赶紧给李淑萍做了简单查体,“应该是换季引发的感冒,问题不大,先拍个片子看看肺部有没有感染。”赵华兴的初步诊断,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
3月29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医院影像中心医生在进行影像远程诊断。 河北日报记者 李建成摄
李淑萍在影像室没排队就拍了DR(数字化X线摄影)片,片子被同步传送到县医院影像中心。5分钟后,赵华兴在电脑上收到了县医院出具的影像远程诊断报告:双肺气肿、主动脉钙化,请结合临床。赵华兴依据诊断报告,对症开具了处方,并建议李淑萍住院观察几天。
“现在看病又方便,又省钱。”王树森说,过去给老伴儿看病都得去县医院,来回一百多里路,光路费就得百八十块钱,再加上看病排队、检查排队、取药排队,老两口想想就发怵。平时有点小毛病就拖着,有几回拖成了大病,钱没少花,家里人还担惊受怕。
围场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有些偏远山村百姓到县城看病,光坐车单程就得花费3个多小时,解决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百姓迫切呼声。
“农村百姓看病难,难在诊断。”城子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振强说,乡镇卫生院不但缺设备,更缺人,全县36个乡镇卫生院,只有8名具备影像诊断资质的医生,“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面临能拍片子但不能开具诊断报告的窘境。”
“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围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县医院陈卫东介绍,该县投资800余万元,为36所乡镇卫生院配齐了DR、远程心电诊断设备和信息传输、存储系统,并依托县医院诊断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县域医学影像、心电、彩超诊断中心。
“群众看病可由乡镇卫生院发起诊断申请,县医院远程诊断并将诊断结果附加电子签名传回乡镇卫生院。遇到疑难病例,县医院发起需求并通过影像平台将影像结果传输给北京医疗机构,由北京专家会诊后将意见发回县级医院。”陈卫东说,这种分级诊疗模式可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高级会诊,从而保证患者在基层检查、按基层标准收费。
“初步统计,这种模式为患者节约就医成本3700多万元。”陈卫东介绍,截至目前,该县共完成影像远程诊断近12万例、心电远程诊断近5.9万例,治疗有效率达98%,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诊疗目标。(河北日报记者 李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