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8月11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为庆祝首届“中国医师节”,11日在青海西宁举行“互联网+医疗健康”及人工智能应用暨2018青海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医学专家分析当前“互联网+医疗健康”及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实用技术、典型案例,期待推动“掌上医院”便利患者入院到医生治疗各环节,推广治疗新模式新手段。
青海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李秀忠在致辞中介绍,近年来,青海省构建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平台汇集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药品管理、综合管理五大业务系统,建设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综合管理四大数据库,远程医疗、预约就诊、一站式一单式费用结算、异地就医结算等不断发展,改善了就医体验。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韬说,自人工智能“启航”以来,目前,已全面渗透至医疗健康领域,官方也已提出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准的智能医疗体系,探索智慧医院建设,开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智能诊疗助手,研发柔性可穿戴、生物兼容的生理监测系统,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疗方案,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冯杰说,多院区医院各院区间业务、收费项目有差异,医疗资源既有共享又有流动,院区间的业务需要协同,该院建立了具有统一标准,可进行统一管理的分布式业务系统和资源系统,还建立了医院级的智能数据整合平台,建立医院多院区内多业务和多资源的协同服务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及合理调配。
冯杰说,未来,应探索建立可提供云服务的多院区医疗机构协同专科医疗信息系统,为小微医疗机构提供云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医疗服务的新问题、新需求。
如今,“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模式正使“掌上医院”逐步成为现实。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为例,该院已完成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及智能自助设备等线下服务模式,实现从患者到医生的全流程“互联网+”就诊服务。近一年来,该院已超过20万人注册微信公众号,服务累计超过100万患者,为患者节省时间超过18万小时。
青海省医院协会会长、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崔森说,该院将以”互联网+“为载体、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其在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领域的健康服务模式,推动青海省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
“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专家与大家分享经验,使医疗信息化技术成为青海健康事业的支撑,提高青海民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才有说。
“要把‘互联网+医疗健康’做好,让医务人员享用、老百姓享受、医疗机构享有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李秀忠说。
本次会议由青海省医学会、青海省医院协会、青海省医学会医学信息学分会等主办,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