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疫情期间的持续发酵,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院主导型和企业平台型两类互联网医院到底是协同关系还是竞争关系?各自的发展路径又是什么?
行业对于这些问题还没有明晰的答案,但是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进程却势不可挡。经过多年的追踪以及2020年上半年的深度调研,爱分析推出《2020爱分析·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趋势报告》,通过专家洞见、产业一线反馈以及爱分析深度洞察研究,为大家解析互联网医院的发展趋势和路径。
第一,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终将在各自高价值场景下获得长足发展,协同大于竞争。
第二,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各自面临挑战。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长期建设和运营,需要政策的落地和引导,也需要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深度合作;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则需要突破业务模式瓶颈,向健康管理迈进。
1.1.1 定义——就医流程和医疗服务在线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根据使用的人员和服务方式将“互联网+医疗服务”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远程医疗,由医疗机构之间使用本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
第二类为互联网诊疗活动,由医疗机构使用本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利用互联网技术直接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第三类为互联网医院,包括作为实体医疗机构第二名称的互联网医院,以及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往往涵盖远程医疗的场景,并且在《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的附录,《互联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中,要求互联网医院必须具备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和远程心电诊断等功能。因此,本报告中的互联网医院,是广义的互联网医院,即涵盖了上述文件中分类管理的三类“互联网+医疗服务”。
从行业变迁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医院是传统线下医疗服务体系在线化升级过程中的产物。其定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其次,从服务形态上来看,互联网医院是就医流程和医疗服务的在线化。就医流程在线化主要体现在挂缴查方面;就医服务在线化则是互联网医院更具价值的功能——一方面是直接服务于患者的在线复诊、在线开具处方、在线审方,在线统筹药品服务完成线下配送,并有机会将随访和健康管理与诊疗核心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从治疗到康复、再到复诊的闭环;另一方面也涵盖了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服务。
未来,在一个较为完备的互联网医院体系内,从预约挂号、在线支付,到在线医技预约、复诊与处方、远程医疗,甚至到随访和健康管理之间,都能够实现数据通路和服务通路,极大地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第二,医疗供给高效性。可选择图文问诊、电话问诊、视频问诊等多种方式,医生基于互联网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时候,可以通过碎片化时间和在线坐诊等方式结合,最大化医疗供给及效率。
第三,医疗服务高粘性。互联网连接的属性,方便医疗机构之间、医患之间的长期绑定,方便开展远程医疗、随访、健康管理等工作。
互联网医院的这三大特点,决定了互联网医院对于医疗行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
当前的医疗体制是,以医疗机构(主要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为核心,医生、患者、支付这三个参与方都围绕医疗机构,分别扮演其角色——提供医疗服务、寻求医疗服务、提供支付服务;而真正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机构提供场所以及运营服务,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支付方围绕患者需求提供支付服务。
根据2016年OECD的数据显示,以医疗开支占GDP的比例计,自2000年起中国上涨的速度是欧美国家的3倍以上。可见医改十多年以来,虽然医疗服务供给和医保覆盖有了相当的提升,但是医疗开支也在持续走高;因此不论从健康中国战略实现角度,还是医保高效利用角度,价值医疗都将是中国医改的应有之义。
然而,从理念到实践,需要具备政策推动、支付方式激励、医疗服务供给效率提升等多个条件。互联网医院充分显示了在医疗服务供给效率提升方面的价值。
以医疗服务供给来看,公立医院体系具备核心医疗资源——医生资源以及完备的科室、设备、医疗运营流程配置,但其对院外场景的医疗服务长期处于鞭长莫及的状态,比如国家一直倡导的家庭医生签约与服务。从更大的层面来说,健康管理是当前的医疗体系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
而互联网医院具备资源配置高效性、医疗供给高效性、以及医疗服务高粘性的特征,使得健康管理这一当前还在概念阶段的医疗健康服务有了实现路径。
在患者服务在线化过程中,不仅仅是院内挂缴查等场景,医院可以通过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第三方企业为医院提供互联网医院建设以及运营服务),开展复诊、续方等服务,进而第三方可以与院方一起,探索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的健康管理场景。
其中,远程医疗服务多依托于医联体展开,参与主体均为线下医院;而复诊和续方服务的供给则需要基于互联网医院,既有医院依靠自有医生在线提供服务,也有第三方企业通过自有全职医生、或者通过在其平台上多点执业的医生为患者提供服务,由此衍生出当前市场上互联网医院的两类参与方——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以及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
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一般是由互联网医院厂商提供建设和运营相关服务,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则自身就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在线化医院。
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主要是受政策的推动,比如北京市卫健委在2019年年底发文,要求医院落实口腔科、产科产前检查复诊预约,复诊预约率要达90%;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主要是受市场需求的推动,因其便利性和可及性,满足医保覆盖之外的、以及超出个人医保额度的慢性病续方需求。
但从长期发展来看,两者定位不同。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高价值场景是远程医疗,尤其是紧密型医联体的发展,以及专科医联体的发展。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高价值场景是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家庭医生和慢病管理。
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是在政策的驱动下发展,当前的在线复诊、电子处方、和在线审方等服务,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便民服务,对于医院业务增长的价值较为有限。医疗机构之间的远程医疗,由于能够为上级医院带来精准的患者,完成对下级医院的帮扶和学科建设任务,能够为基层医院留住更多的患者,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长期将来看对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收入和医疗水平均有正面效应,因此是医院更具动力的场景。
虽然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很大程度上受政策监管的影响,但其发展则完全受市场需求驱动。复诊和续方是短期很顺利的落地场景,然而,长期来看,由于集采等政策的推出,药品利润很难支撑其长远发展,并且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在复诊和续方环节的持续覆盖,也将对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该场景的空间造成一定挤压,因此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必须寻求新的场景证明自身价值。
然而,相比于公立医疗体系,由于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更具灵敏性,因此在健康管理领域更具发展空间,主要是家庭医生和慢病管理方向。
政府推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当前停留在居民“被签约”的面子工程层面,患者没有真正享受到家庭医生的日常健康管理和转诊等相关服务,甚至根本不知道被哪位家庭医生签约。鉴于家庭医生的普及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政府力量失灵的基础医疗层面,市场化力量具备进场的空间和机遇。
比如平安好医生2019年6月推出的私家医生服务,提供包括健康管理、实时问诊咨询、名医二诊和线下门诊就医安排等一 站式医疗健康服务,根据平安好医生年报信息,2019年包括就医360(为平安人寿保单客户)、企业360(面向企业员工)以及私家医生在内的会员收入达到4亿元,几乎占据平安好医生在线亿元)的半壁江山。
慢病管理也是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重点尝试和布局的方向,与药企联手,为患者提供“医+药”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智能硬件、智能监测和用药提醒模型、以及医生指导、医生助理介入等方式,根据患者病情发展个性化调整用药方案,并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从精准合理用药角度,尝试进行慢病管理服务。此类合作主要聚焦在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比如丁香园、礼来、腾讯三方合作的“礼来糖尿病优行关爱项目”,由丁香园通过其数据平台体系,精准地触达具有糖尿病管理意识且愿意通过互联网形式管理患者的医生,由医生发送邀请函至需要帮助的患者。同时,为意向患者提供腾讯的智能血糖仪,将患者血糖数据实时同步,并通过对患者数据的分析,推送定制化患教内容,当系统发现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时,还会有丁香园的关爱团队启动医助干预。据悉,该项目已入组近2万名目标医生,并服务了超过12万糖尿病患者。
通过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高效率运营体系,既可以降低医生工作量,也能够使患者有获得感,同时帮助药企精准触达患者并提升其用药依从度,使得原本公立医院无暇顾及、药企无力运营的慢病管理成为可能。
医疗体系整体是受政策驱动,具体到互联网医院行业,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完全受政策驱动。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虽是由市场需求驱动发展,但是其发展的进程则基本取决于政策的影响。
2015年-2016年间,政策的默许为互联网医院的发芽提供了土壤,2015年微医牵头的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诞生,此后以银川为代表的先行省市,出台地方政策,鼓励企业建设互联网医院,到2017年上半年,约有50多家互联网医院。
2017年,一度有《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流出,史称“最严监管”,行业进入沉寂期。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正式定调,行业逐渐进入规范发展期。
第一层次是指导性政策的态度,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奠定行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是在医疗体系改革相关的大局中,以及国务院、卫健委、医保局等年度重点工作的部署中,由于意识到互联网对医疗服务带来的价值,从指导性层面给出支持发展的意见和相关的工作要求。
第二层次是具体落地过程中的对行业实际进展的直接影响,主要可以分为监管、绩效考核、支付三个方面。
支付则是在第一层次的指导性政策、以及第二层次的监管基础上,直接影响互联网医院的渗透率。尤其是医保的覆盖,会直接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这一点在疫情期间体现明显。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在2020年3月出版的第六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署名文章,武汉针对门诊重症慢病患者的需求,每日纳入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超过1300单,向定点零售药店流转处方超过1100单。
从支付政策的角度来看,如果把两类互联网医院做对比,当前阶段,更利于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因为医保控费的大前提下,短期内对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分拨医保额度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当前阶段,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发展空间大多在医保覆盖之外的疾病领域,或者是在个人医保额度之外的部分。
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医院主导型互联网医院。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开展在线复诊和复方相关服务,核心是面向患者的便捷式就医服务,对于公立医院本身的收入、科研水平、医疗水平等方面并无实质性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政策通过将预约挂号、远程医疗等相关服务纳入医院考核体系的方式,激励医院开展相关服务。
政策实际落地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