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经过 30 余年发展,围绕医疗服务、卫生监管、医保管理多个医疗产业环节数字化需求,形成了以医院信息化、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医疗大数据和 AI、医保信息化、药品信息化等为核心的信息化产品体系。其中,医院管理系统(HIS)和临床信息化系统(CIS)分别聚焦医院管理与临床诊疗环节信息化需求。
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 90 年代,经过数十年发展,建设重点历经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到关注患者诊疗,再到区域性信息互通等多个阶段,实现从个体到整体、从局部到广域发展,内涵与功能得到强化,服务范围不断衍生。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民健康信息化调查报告——区域卫生信息化与医院信息化(2021)》,2020 年各医疗机构年度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在 0.1%~1%的医院占 53.7%,比例在 1%~5%的医院占32.0%,比例超过 5%的医院占 7.4%,未投入的医院占 6.8%。发达国家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占总收入比例在 3%~5%,相比之下我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支出占收入比重仍然偏低。
虽然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但在“十四五”时期,医疗信息化软件已经成为支撑医疗业务运行的必要工具,具备赋能医疗业务的能力。虽然各级医院在基础的信息化应用,如挂号、收费、检查、药事管理等领域都实现了较高的普及率,但是在核心临床应用的普及度与应用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医改不断深化、政策持续驱动、医疗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以及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内在需求提升等因素驱动下,医疗信息化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加速增长。
医疗信息化领域的主要企业通常为国内大型软件和系统集成厂商以及医疗信息化专业厂商,包括东软集团、东华软件、万达信息、卫宁健康和创业慧康等。此类企业通常具备较强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运维支持能力,并且进入医疗信息化领域较早,产品和方案比较全面,可以为医疗机构或公共卫生机构提供主要的核心系统。
同时,随着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推动下,各类专注于医疗信息化细分领域的厂商,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张,主要企业包括和仁科技、麦迪科技、美康股份和嘉和美康等。该类企业长期深耕于特定的医疗信息化细分领域,通过提供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
医疗信息化行业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产业。合理用药系统开发,涉及医学、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的学科交叉,需要拥有大量具有医药学知识和 IT 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较为稀缺,行业新进入者由于受到自身品牌知名度不高、资金实力不强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使得人才壁垒成为行业的重要壁垒之一。
一方面,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依赖于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医疗信息化服务商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连续性、安全性具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在对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医疗信息化服务商需要充分了解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需求等多方面信息,该过程需要医疗机构与服务商协同配合,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较高。因此,医疗机构为避免服务商更换带来的迁移成本,通常倾向于与现有医疗信息化服务商长期合作,从而对新进入企业形成较高的客户迁移壁垒。
品牌是过往成功案例、服务质量、市场美誉度等的综合体现,医疗机构对医疗信息化产品及服务的稳定性、连续性、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企业品牌通常是医疗机构执行购买决策时的重要考虑因素。目前医疗信息化各个领域均有相应的技术厂商长期耕耘,培养了医疗机构稳定的使用习惯,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甚至参与定义行业技术标准。行业新进入者由于受到行业经验不足、成功案例较少或知名度不高、资金有限等因素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孵化、培育自身的品牌形象,从而形成较高的品牌壁垒。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