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时代,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态并积极干预。疫情催化与政策利好下,消费者线上购药习惯逐步养成,医药新零售成为零售市场的重要增长驱动。根据中康CMH数据,,渠道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此背景下,医药企业如何线西鼎会上,中康科技商用数据事业部零售市场研究经理刘淑媚带来报告《免疫时代,医药新零售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剖析其中蕴含的市场机遇。
近年来,药品网售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为药品网售划定了清晰界限,推动医药新零售从无序走向有序,为行业高质量发展铸就更大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疫情结束后经济加速回暖,为健康产业的发展释放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增长9.2%。基于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健康需求支付能力显著提升,
,意味着消费者更愿意“为健康买单”。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叠加疫情影响,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持续增加,“预防”、“加强免疫力” 得到空前重视。中康调研显示,97.7%的为提升免疫力有所行动。自疫情以来,消费者逐渐建立起线上购药的习惯。调研结果显示,疫情期间线上渠道购药人数占比高达64.4%,而绝大多数消费者在确定选择后在同一场景会固定使用1-2个平台,形成粘性。凭借方便、快捷等特性,医药电商愈发受到公众欢迎,
。京东健康2023年中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京东健康营收高达271亿元,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高达1.69亿,同比增加3730万。当前,医药新零售的发展迎来更多官方“背书”。国务院和国家医保局明确发文
,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多地医保局开展“O2O购药刷医保”试点工作,为药店带来利好。医药新零售已是大势所趋,不容忽视。
线上业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门店服务半径,为连锁提供高效服务创造了更多可能。头部连锁的线上业务起步较早,正处于快速发展中。多家上市连锁财报显示,2021年、2022年、2023上半年,其线上销售额均实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且占营业收入比重持续攀升,2023上半年健之佳线上业务额占总营收比例高达24.4%。
,尽管规模增速相较上一年有所放缓,但仍高于零售药店(含O2O)的增速。且2019年至今,电商B2C在全国药品零售市场中的规模占比从2.0%一路高升至13.2%,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具体到月份,2022和2023年,药品在B2C渠道的月度增速持续高于零售药店,且在6月、11月的电商大促月出现明显的销售高峰,权重提升显著。
。其中直送店占线O的占比还很小,但是O2O显著带动线下药店业绩增长,规模占比仅4%的70城市70%核心直送店,贡献了70城市药店高达37%的业绩增量。
免疫时代,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态并积极干预,健康管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024年1月,中康消费者研究中心一项调研结果显示,
等排名上升。在药品市场中,各渠道的品类布局有所侧重。未来哪些品类在医药新零售领域有发展潜力?
在疫情放开、二阳、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四类药在医药新零售出现阶段性规模高峰,销量猛增。经历多次流行性疾病,消费者已经形成线上购买四类药的习惯,叠加上文调研显示受到呼吸道及肺部不适、咽喉不适、耳鼻不适等健康困扰排名上升,未来四类药在新零售渠道的表现值得期待。
中康消费者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经历疫情,银发群体购买慢病用药的渠道正在向线上转移,预计未来该群体31%的购药行为将于线上发生。同时,中青年群体作为线上购药的主力人群,承担着家庭购药者的角色,肩负起为父母买药的重任,55.7%的中青年购药者都曾在线上为父母买药。双重影响之下,慢病用药在线上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康CMH数据显示,2023年B2C和O2O渠道慢病品类的规模增速达14%,远超线%。
增强免疫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健康话题之一,也成为了疫情后消费者的长期需求。强身免疫品类迎来发展机遇,在B2C渠道快速增长、规模庞大,2023年该品类在B2C渠道的规模同比大涨36.8%,主要由助阳、补血补气、锌制剂、维生素B等产品驱动增长。
“口罩焊脸”导致皮肤问题增加,中康调研显示,21%的受访者受到皮肤问题的困扰。2023年皮肤用药在B2C和O2O渠道分别实现20.2%和12.4%的规模增长。其中,皮肤用/发用抗线C中脱发白发类产品占比最高,达到26%;O2O中烧烫伤药物增长最快,同比增长35%。
线上购药满足了消费者对两性用药的私密性需求,品类规模快速增长。2023年在B2C和O2O渠道分别实现同比96%和44%的规模增长。妇科方面,月经不调、局部用药在B2C和O2O的规模大且快速增长,为重点产品;此外,B2C渠道痛经类药物有一定的规模且增长很快,有很大的潜力。
总体来看,医药新零售正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渠道重要性持续凸显,而把握潜力品类,方能实现生意增长。
dz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