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阿里健康目前正与好大夫在线洽谈收购事宜,双方已经就一些关键问题的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很快,阿里健康与好大夫在线均否认了上述消息。
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排头兵,阿里健康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市场的关注。阿里健康的医疗版图如今,从医药电商逐步扩大,通过业务自建、并购的方式,已经发展为医药检为一体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近几年,AI的加持下,更通过与地方的合作,不断加快棋面的落子。
回到整个行业看,在经过爆发、沉寂、接风崛起和回归平静的互联网医疗赛道,如今已经回落到业务的精雕细刻上。如果不能给C端用户带去便利、不能给B端用户带去肉眼可见的降本增效,这样的互联网医疗业务是没有价值的。
打造有价值的互联网医疗生态,这也是过去一段时间,低调的阿里健康一直在做的事。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步入中年的阿里健康,归来仍是少年。
这一时期,在政策大面的鼓励之下,人才端、资本端进入了一种集中爆发的状态。风险投资人举着资金进入互联网医疗,让相关项目得到了资本灌溉并快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大多数项目都是为了解决“挂号如春运,看病如打仗”这一就医需求而生。
IT桔子显示,2012 年-2021 年医疗健康行业交易事件实现 10 倍以上增长,合计交易金额更是翻了近 50 倍。2012 年医疗健康领域合计发生交易事件 142 起,交易总额 82 亿元。
在互联网医疗如火如荼的发展背景下,2012年2,获药监局许可天猫医药馆正式上线,两年运营后,阿里集团宣布成立阿里健康,最初的定位是,综合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
2015年4月将天猫在线医药业务的营运权交给阿里健康,阿里健康的完整医联体初具形态。2016年,阿里健康全国首家网络医院落户湖北,阿里健康的业务形态也开始更加具象化。在功能上也逐渐形成了医药电商为主,互联网医疗服务为辅的商业模式。
在互联网健康项目层出不穷的建设起来之时,资本逐渐冷却,更多投资人开始关注到项目盈利情况并不如预期。整个行业温度跌至冰点,头部项目开始寻找盈利的方法。
对于阿里健康而言,背靠阿里,通过自身电商的优势,在这一波行业洗礼中存活了下来,实现了第一阶段的迭代和蜕变。
很快,疫情的到来,催生了用户线上购药、问诊的刚性需求,互联网医疗行业再一次借助环境热了起来。
疫情前的2019财年,阿里健康营收为50.96亿,亏损0.82亿,到了2023年财年,阿里健康营收为267.63亿,利润为5.33亿。营收翻了5倍,2023财年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增长254.44%。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电商发展的规律看,手机屏幕有限,下载多个医院APP不符合使用习惯,胜出的大概率是平台模式。越是头部品牌,受关注度也就越高。
虽然有着头部效应,但阿里健康也在不断求变。自疫情以来,阿里健康不断在业务方面拓展、精进,发力全生命周期、全病程周期的管理。此外,在组织方面协调创新,并在AI的加持下,探寻互联网医疗的更多可能性。
去年12月,阿里健康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委任公司执行董事沈涤凡为首席执行官,原公司首席执行官朱顺炎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职务。
事实上,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期间,沈涤凡曾担任过阿里健康的CEO一职,对应的是阿里健康2019和2020两个财年。在这两个财年中,阿里健康的业务势如破竹,连续两年实现接近100%增长。彼时的阿里健康,在行业里未逢对手,其还以“探路者”的角色在行业里进行了诸多业务尝试。
沈涤凡从前任CEO王磊手中接棒时,用最快的速度做大医药电商平台,是管理层的第一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阿里健康延续了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和数字化的思路,并开始向线O业务,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实体医院。
2020年3月,当沈涤凡交棒给下一任CEO朱顺炎时,阿里健康的年营收额已经达到了96亿元人民币,比他接棒时的24亿元,翻了整整3倍。在医药电商之外的业务上,阿里健康还做了在局部城市的“在线问诊+处方流转+医保支付+药品配送”的模式尝试,以及其医疗数字化业务大脑“扁鹊”也在开始为政府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去年数字医药产业论坛期间,阿里健康大药房首次对外开放其自建仓储园区——杭州塘栖仓。据悉,阿里健康大药房塘栖仓为目前亚洲最大的数字化单体药品仓,全仓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设计,规划日均可处理100万个B2C药品订单。
良医财经了解到,这座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药品仓,根据处方药、OTC等不同订单需求,划分出多条独立药品订单流水线,规划峰值吞吐量可达每天100万单。不仅如此,杭州塘栖仓采用了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管理。
该仓根据线上大数据判断商品的销售热度、动销频次、高发时段,再结合药品属性划分出爆款及ABC分类,从而计算出合适的商品摆放货位,宛如一个实体版的仓库热力图。
借助AI拣货模型,每天可以让员工少走一万步,仓库出库及时率保持99.99%的水准。真正做到了降本增效的同时,提高了出库速度和准确性。
不只是杭州塘栖仓,阿里健康大药房还通过在广州、重庆、郑州、石家庄等多地的药品仓,实现百余城市药品订单次日达率超七成。
依托“医+药”逐渐成熟的闭环生态,以及全场景专业药事服务,阿里健康正在不断完善全病程管理的闭环。
此前,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特色专科中心推出“精选名医、专科管家、速诊秒答、儿科夜诊”四大服务升级,围绕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接诊快、服务好的问诊和健康咨询。
目前,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特色专科中心组建了具备医学背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科管家团队。问诊后48小时内,专科管家会主动联系患者询问病情,给予康复、护理等方面的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如有持续沟通的需要,专科管家将为患者打开在线沟通的入口,把健康管理贯穿到患者的全病程,陪伴患者康复。
对于一些比较紧急的问诊需求,阿里健康配置了由三甲专家组成的速诊团队,患者发起问诊后,医生最快60秒之内即可接诊。而对于儿科患者,阿里健康开通了夜诊服务,三甲儿科专家7x24小时在线。
《2022线上用药趋势》显示,2019年到2021年下沉市场用户数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增速接近四成,超过高线城市的增速。同时,八成以上的下沉市场患者选择线上购药,是因为线上品类齐全,购买方便。
阿里健康的医药服务辐射范围及平台目前业务所覆盖的基层区域、执业医师数量等持续保持突出优势。从2020年开始,阿里健康就已经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搭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基层医生培训平台,联合中国志愿医生等爱心组织和众多知名三甲医院医生,通过线上直播、病例讨论、远程会诊,及线下组织专科技能实操培训的方式,帮助基层医生切实提升专科系统化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战技能。
此外,阿里健康还与县域医院院长联盟等公益爱心组织共同开展了基层医生培训公益项目,帮助提升县域医院实用临床能力。
阿里健康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公益基金会等公益爱心组织一起开展的基层医生培训公益项目,已经覆盖了青海玉树州、四川阿坝州、陕西渭南、甘肃礼县、河北巨鹿等近300个县医院的5000多名基层医生,累计学习时长近3.5万小时,累计培训近5.6万人次。
当然,对于下沉市场的慢病患者来说,除了买好药、买到药、收到药,实现持续性规律用药治疗也很重要。
通过阿里健康大药房沉淀的趋势洞察、全域运营、数字化患者管理和智慧供应链四大能力,未来将持续助力伙伴破局院外市场。
在行业高速发展、用户需求急剧增长的今天,如何通过AI的技术加持,使医疗更加智能、服务更加便捷,已经是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最关心的问题。
早在2020年,阿里健康就开始投入医疗AI的“芯片”——医学知识图谱的建设,包含中文临床术语集、药物术语集和合理用药知识图谱,是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合作的重要科研项目。
此前阿里健康透露,正在与浙江省卫健委就医疗大模型建设进行合作。“阿里健康将在浙江省卫健委的指导下,专门开展医疗垂直领域AI大模型的研究,未来应用于普通用户的医疗健康服务。”朱顺炎说。
早在2017年,阿里健康就曾探索AI+地方赋能的模式。当时,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与阿里巴巴商定,发挥阿里巴巴在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互联网医药保健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结合浙江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现有基础,合法合规开展合作。
2020年,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阿里健康共同推出针对浙江省慢病患者的在线管理服务,在阿里健康的全国慢性病患者“放心购药”计划基础上,提供更具便利性和个性化的“浙江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的预想,浙江省用户只需打开手机淘宝App,搜索所需要的药品名称,加入需求清单,经过“互联网医院医生复诊开方”、“线个步骤之后,商家就将通过高效便捷的药品运送服务送药上门。天猫的互联网医院医生将从早上8点30分到夜间24点,为慢病患者提供线上问诊服务。
此外,浙江省药监局联合阿里健康上线的这项在线管理服务,还提供包括疾病健康教育、用药情况跟进和用药指导、疾病关怀和复诊提醒等线上个性化服务。
这一模式之下,阿里健康正在通过聚焦区域方法,用定制化的方案,帮助不同区域的用户实现更便捷的健康服务。
疫情前后,政府发布了多项政策,支持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如“批准医保接入互联网医院、有互联网诊疗资质的定点机构”、“完善智慧医院系统”等。
阿里健康也试图夯实数字化能力,通过自建仓库和提升药品配送服务,不断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全面化“智慧医疗+医药健康”产业生态。
其一,是供给侧能力。阿里健康不断扩充供给侧品类、合作商家数和SKUs。2024财年上半年,天猫健康平台已服务超过3.2万商家,较2022年9月底增加逾4000个商家;服务品类拥有超过6400万个SKUs,较去年同期快速增加超1600万个。
其二,是用户洞察与服务能力。阿里健康明显加快了与医药健康企业的合作密度,在健康商品售卖、传统线上医疗服务之外,找到更多为用户健康服务的触角。
比如辉瑞偏头痛新药乐泰可、新药乐复诺均选择在阿里健康大药房线上首发,首个国产GLP-1“”获批后,华东医药联合阿里健康线上首发利拉鲁肽,此外,第一三共与阿里健康达成战略合作 首次与电商达成战略签约 ......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一直饱受争议,其主要原因在于营收结构单一,靠医疗电商支撑起主要营收来源,平台过度依赖线上卖药业务,而数字医疗等还未形成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医疗服务的突破。平台需要在“卖药”之外,寻求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才有可能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繁荣。
在此背景下,平台须把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打通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壁垒放在首位,才有可能提升整体医疗服务,实现从医药电商平台到一站式医疗服务平台的转化。
从最新公开的半年度业绩公告来看阿里健康的业务布局,仍旧在坚守云药房、云医院、云基建的“三朵云”战略。从收入角度看,则呈现出“一体两翼”态势。一体即以天猫健康平台业务和自营医药业务为主的医药电商业务,两翼则是医疗健康服务业务与数字基建业务。
对阿里健康而言,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优势项目,不过,营收结构较为单一仍然是当前阿里健康等一众参与者试图破解的挑战。
对于医药电商平台而言,完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其转型和竞争的关键所在。只有完成业务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