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联合惠斯安普等医疗机构共同发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2024年4月13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召开的“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大会”上正式启动。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原张金钟教授,福建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捷教授,盘锦市政协委员、盘锦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佳利院长,天津市武清区政协委员、天津武清泉达医院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刘洪宇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兼总干事、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医药分会副秘书长李金胜博士,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郭起浩教授,惠斯安普功能医学研究院院长宁迎波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总干事董海燕出席活动。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兼总干事李金胜指出,该项活动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召开学术会议50场、开展基层医师技能竞赛10场、走进社区和老年大学开展健康宣讲100场;开展专家会诊及公益筛查100场;培训基层医师5000人,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爱老龄人口,关心脑老化疾病及健康风险的氛围,推动认知功能障碍筛查技术、模式和业态在全国的普及应用。
资料显示,在老龄化不断加速过程中,我国目前65岁以上人口阿尔茨海默症患病率已经达到5.56%。早在2015年,我国每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平均年度社会经济成本就已高达119269.3元。到2030 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症的社会年度总成本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
据统计,65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近20%存在轻度认知损害。但是,有轻度认知损害的个体,最终并不一定都会导致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痴呆症”发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非常必要。
为更好发挥健康科技的作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的:“到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的目标”的实现,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联合社会资源共同发起了“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并同步启动了“ADDS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多中心应用研究”课题项目。
课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院士作为指导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原、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张金钟教授为专家组组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兼总干事李金胜博士为课题负责人,福建省人民医院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捷教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乃刚院长,盘锦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王佳利院长,天津武清泉达医院院长、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副主任刘洪宇院长,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郭起浩教授,中国抗衰老促进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干事李金胜博士等为课题组专家。
课题将以多模态ADDS认知功能障碍筛查技术作为新手段,对适龄人口进行规模化筛查评估,取得有效数据和科学评估结果,并对风险人群实施精准健康管理,以期延缓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发展进程,消除认知功能健康风险,增进老龄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课题研究技术采用国际通用的MMSE量表、ADL量表、MoCA量表、HIS量表等14个专用量表,结合动态脑电图(EEG)监测,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非线性分析。非线性脑电分析可反映脑电序列时间变化的耦合强度和方向。采用非线性分析中的复杂度、近似熵作为非线性特征向量反映脑电所含信息,揭示大脑接收和处理信息活动的复杂度情况,从而判断脑认知功能状态。通过量表和脑电信号综合分析认知功能状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这项技术临床试验诊断一致率达到95.65%,敏感度达到94.23%,特异度96.83%。对检测中发现的认知功能障碍及风险人群,采用记忆力障碍训练技术进行非药物干预,临床试验总有效率达到92.78%。
在大会学术交流环节,张金钟主任就《形成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的合力》话题做了报告,张金钟主任在报告中谈到: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1》公布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1507万例痴呆患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83万例。差不多每3秒钟就有1个新增。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达到3000万人,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失能残障、养老压力、社保支出等将大幅上升。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 在出现典型症状前20多年,脑组织就可能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轻度认知障碍(MCI),即AD源性MCI,是最早有临床症状的阶段,该阶段成为AD早期检测、诊断和防治最为重要的窗口。
张金钟主任认为,目前我们在认知功能障碍早期筛查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一是在目前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神经科、老年科医生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很难落地大规模的筛查任务;二是传统量表筛查医生问,受检者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医生个人态度、情绪、语调的影响。如果受检者因为医生的态度不好好配合,就会造成评价结果偏离;三是筛查效率低,与老龄社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所以,我们开展公益筛查和多中心应用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在促进我国功能医学检测技术与临床诊断的衔接和融合方面找到一条新的途径,为中国中西医结合抗衰老事业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据会议提供的信息,老龄是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高发期,加上血管性疾病的影响,痴呆年轻化已不再是个例。针对老龄人群每年1-2次的认知功能筛查,可以帮助老年人群早期发现并诊断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通过及时有效的认知干预和治疗,可有效防止大脑认知功能进一步恶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从轻度到重度进展平均需要8-10年,而从轻度认知障碍发展为轻度痴呆,平均只要2-6年的时间。通过早期的认知功能筛查,把握这一治疗的黄金窗口期,及时诊断干预,可极大延缓疾病进展。当前,中国65岁以上老人数量有2.64亿,对认知障碍疾病风险隐患的老年人进行大规模的认知功能筛查摸底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民政及卫生系统对社区中大部分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老人进行排查和分级,以便根据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提供认知训练干预,降低认知能力下降带来的痴呆风险,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而且,认知功能障碍类疾病预防大于治疗,疾病预防的医疗成本远远小于疾病治理的花费,降低医疗支出减少医疗压力。认知功能筛查和早期干预花费少很多,并能有效避免认知症类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保持大脑认知相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