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二十四节气,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转换规律的总结,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而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
自然草木从发芽生长到岁月枯荣,从山川雨露的滋养到本草成分的凝结,都是藏在中国时间里的本草智慧。
“可以采取散步、健走、慢跑、爬山、骑行等运动形式,以增强体质,顾护体内的阳气”。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科(综合治疗区)主任、时明伟建议立春节气后可以进行和缓的户外运动。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时节,气候炎热,阳气最重,吃凉面可以降火开胃,而吃热面有助于祛除体内滞留的湿气和暑气。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王振亮认为:“西瓜虽然解暑止渴,好处多多,但它是一种寒性瓜果,对于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基础疾病的人,都要少吃或者不吃。对于脾胃阳虚,受凉以后就腹泻、肚胀、腹痛的人,也不适合大量吃冰西瓜。”
立秋之后,天凉好个秋。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和空气的逐渐干燥,养护肺部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任务。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副教授张晓艳推荐五白汤。“秋季肺经当令,气候干燥,五行属金,与白色相对应。所以白色的食物多数有润肺的作用。”
《黄帝内经》认为,五音角、徵、宫、商、羽与五志怒、喜、思、悲、恐以及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不同的情绪会影响相应脏腑的功能,而不同调式的音乐可调节相应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与之对应脏腑功能的目的。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侯俊林推荐了一张更适合中国年轻质的五行养生歌单,用五音疗愈改善健康。
来自河南的24位中医药文化领域专家,根据每个节气特点“从头到脚”传播健康养生知识,讲述中医传统文化,让传统中医和现代科技创新、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带领网友共同探寻藏在中国时间里的本草智慧。
随着零食化和饮品化滋补产品的出现,年轻人纷纷加入药食同源的“新中式养生”。来杯蜂蜜水、泡点枸杞茶、煮壶养生茶已经是95后养生大军的标配。全国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司富春认为,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健康消费,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生动力。司富春建议,立足我国传统文化和饮食习俗,加强药食同源在保健、养生、食疗、食养等方面的科普宣传,讲好药食同源文化故事,培养药食同源新品牌。同时,加快建立药食同源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及食疗评价规范,为我国药食同源食品行业规范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