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红饼、山药曲奇、陈皮橙、枸杞茶等常见中药“小零食”,以及近期出现的中药鸡尾酒、中药降糖巧克力、中药咖啡、中药面包等生活产品,都在促进中医从医疗到食疗的生活化发展。
“中医药在健康消费中大有可为。作为中医药工作者,我每年都关注中医药、科技、人才、健康、民生等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全国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司富春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今年,他重点围绕中医药、科技、文化、健康等领域准备了数十条建议。
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从古至今,一代代中医药人不断创新中医药理论体系、诊疗技术、方法、方药,为人类健保驾护航。
“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但仍存短板。”今年全国,司富春针对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多点建议。
在加快建立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方面,他建议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研究中医药创新发展战略;加强中医药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培育和建设;完善责权利明确的科研管理机制,形成责任权利一致的管理模式;夯实中医药发展科学决策根基,,激发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活力。
用现代科技促进中医药精华传承方面,司富春建议建立中医经典传承研究基地,应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算法等现代科技,同时用现代科技促进中医理论创新,解析科学内涵,重构理论体系,在解析和重构中创立医学生命科学新理论,指导研究和临床实践。
用现代科技研发针对中国人基因和体质的创新中医方药方面,司富春建议,可以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运用现代前沿的分子生物、高通量组学、大数据、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筛选研究针对中国人基因的重大疾病、难治性疾病、慢性病、生活方式病防治的中药和方剂,研发生产适合中国人的“中国药”。
“还有用现代科技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等。”司富春说。
传统花草茶、时令养生茶饮、中药养生膏方、中药香囊越来越受人们欢迎,中医药膳、中医运动康复、中医药妆也不断呈现较大的市场需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养生方式已经在“00”后中悄然流行。
“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健康消费,是稳增长、扩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是惠民生、保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生动力。”因此,司富春提出了关于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健康新消费的建议。
首先,科学规划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强化协同发展。科学布局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明确各地资源优势、中医药健康消费发展方向,打造优质、高效、精致的大健康特色产业群,注重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工作。
其次,优化中医药健康消费发展环境,加强培育中医药健康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大健康消费相关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力度。充分释放新型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潜力,积极推进实物消费提质升级,有力有效推动健康消费融合发展。
“还有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补齐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短板。”司富春建议,鼓励支持企业在中医药精深研发加工能力上挖潜力、下功夫,同时研发药食同源产品、特医食品和药膳食品,通过科技创新手段,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的大健康产品。鼓励以整合、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形式,培育打造一批中医药大健康行业的龙头企业,培育中医药健康大品种大品牌,整体提升大健康行业水平和产业效能,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治已病”转向“治未病”,随着药食同源中药在治未病、亚健康调理、健康养生中的作用和价值被挖掘,药食同源产品消费需求持续上涨。
司富春提到,有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电商平台,药食同源食品类目销售额近26.42亿元,同比增长305%,“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逐渐成为大健康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加快布局药食同源创新链和产业链发展,重视并加强药食同源大健康产业发展,同时将药食同源产业与生态农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药食同源新业态、新模式、新体系。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药食同源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药食同源食品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部级药食同源重点实验室,全面提高药食同源食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是突出中医特色加强药食同源新产品开发,深入挖掘古代本草所记载的药食同源信息,加强基于经典名方的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开发,研发基于中医中药理论的药食同源新产品。加强运用现代科技创新药食同源产品中药炮制工艺和剂型,开发美味与功能兼备、方便携带、易于服用的药食同源新品种。
此外,司富春还建议,加快建立药食同源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药食同源物质的认定、加强药食同源产品品牌培育,为我国药食同源食品行业规范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支持。(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黄婷 冯子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