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的产业,几乎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医疗机器人产业的政策东风吧!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且,获得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的产业,几乎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比如移动通信、电动汽车、太阳能、航空航天、大飞机产业等。我们认为,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内,“国产替代”、“产业升级”将是我国高科技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的医疗机器人产业,正经历着这一切。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层面对医疗机器人产业的大力扶持吧!欢迎留言补充!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包括医用机器人在内的高性能诊疗设备;
2021年2月初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攻关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治疗过程视觉实时导航、力感应随动等智能控制功能,推进手术机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应用;发展基于机器人、智能视觉与语音交互、脑-机接口、人-机-电融合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护理装备和康复装备。
2021年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手术机器人等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部对医疗机器人的资助经费自2011年起大幅提升,显著超过之前10年的水平。
为加快创新医疗器械的上市速度,尽快实现进口替代,助力国内产业升级,让更多的创新产品快速使大众受惠,2014年2月7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2018年1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新修订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有利于提升创新医疗器械审查效率,为鼓励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创新医疗器械,多款国产医疗机器人通过特别审查申请,进入 “绿色通道”,比原先上市申报流程压缩半年左右的时间,加快了上市步伐。据报道,已经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批“绿色通道”的国产医疗机器人包括天智航、华科精准、微创机器人、威高、康多等多家企业的多款产品,且已经有产品获批上市。
价格远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被认为是医疗机器人,特别是手术机器人,渗透率过低、制约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纵有千般优点,其手术费用通常要比传统手术贵3-4万元,包括开机费(与年开机次数有关)和一次性专用耗材费及多次性专用器械费(约2.59万元人民币)。多出来的费用让很多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如果将医疗机器人治疗或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目录,将会大大惠及更多患者。
可喜的是,2021年4月,上海市将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和直肠癌根治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给上海人民带来了福音。据悉,今后上海市还将根据患者临床需求、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扩大可报销的手术范围。
2021年8月30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网站于发布了《北京市医疗保障局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规范调整物理治疗类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京医保发〔2021〕23号),将“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 (医保甲类)作为辅助操作获得政府定价,并与“一次性机器人专用器械”共同纳入北京医保支付目录;获得政府定价的还包括“移动式机器人辅助下肢步行训练”(医保甲类)。
我们相信,乘政策东风,随着更多省市将医疗机器人项目纳入医保支付目录,医疗机器人渗透率会逐步提高,产业势必会迎来快速发展,大众也会更多地享受医疗机器人进步带来的红利!